狐狸

韩瑞亚异类狐狸与中华帝国晚期的叙事


内容简介狐狸,作为一种神秘的存在,在古代中国似乎无所不在:阁楼上的奇怪声响,野外的草庐墓穴,茶余饭后的奇谈,轻松的闲暇读物,它甚至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员。从唐传奇开始,至明清小说盛行,狐狸作为一种介于人与非人中间地带的存在,在志怪小说中的形象不断发展。该书以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中的各类狐狸故事或狐狸意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类狐狸故事的狐狸形象与社会文化以及形象塑造过程透射出的创作理念。该书兼具学术专业性与大众可读性。目录绪论第一章 物种史 文体史第二章 盛清:关于狐狸的实践与理论第三章 作祟与居所第四章 狐狸崇拜第五章 狐狸与性第六章 狐狸爱情故事第七章 成为仙人,召唤妖怪:狐狸与意义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译者后记绪论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人,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1。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故谓遇狐为怪可。谓遇狐为常亦可2。这两条引文之间相隔了一千五百年,属于中国文学传统中最著名的狐狸的定义。第一条集中在狐狸跨越边界的能力(transgressiveabilities),第二条则重点讨论狐在不同类别之间的跨界属性。第一条描述了一种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的生物,第二条则描述了悬置在不同类别中间的生物。本书讨论的是明清时期3中国的世界,在这一背景下,第一条引文重现了古代关于狐狸的既定传闻(lore),第二条则呈现了富有创造性的人对当时叙述传统的整合。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时代里,稀有的千岁狐成为人们可以遇到的最普通的怪物。如果用一个常用词来表达的话,在中国谈论“神异”(supernatural)即是“谈狐说怪”4。的确,在某些时期,鬼魂只是勉强在数量上超过狐狸,而成为中国幻想世界中最普遍的“居民”。每种文化都要与死者抗争,因此鬼魂成为一种为人熟知的跨文化类别,而这一类别正是为了表现作为人之界限的死亡。那么另一种类别是什么呢?狐狸划定了怎样的界限?本书的目的即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狐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对狐狸进行探讨的人,不分男女老少,范围异常之广———这些人中有农民、官员、佣人、职业巫、花贩,等等。在总人口中所占较小的一个群体——文人、精英,并且似乎都是男性———记录下来有关狐狸的故事,而在会读写的人中,更大的一部分则是这些故事的读者。然而,这些讲述者、听众、作者或读者中鲜少有人将狐狸描述成他们生活的核心(巫除外),更确切地说,狐狸处于边缘地位:阁楼上的奇怪声响,对疾病迫切的治疗,晚饭后的奇谈,一点轻松的阅读,或是游戏之作。本研究要探索的,是这些对于狐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lisx.com/ydwh/12104.html


当前时间: